【光明时评】耕好节粮减损这块“无形良田”|黑料吃瓜热点事件反差婊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今年10月16日是第四十五个世界粮食日,我国同步开展2025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,主题聚焦“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”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,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。节约粮食既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,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端稳中国饭碗的必然要求。

 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,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。当前我国粮食依然处于供需“紧平衡”状态,这要求我们从全过程推进节粮减损的系统优化与效率提升。

  减损就是增产。我们既要耕好18亿亩耕地这块“有形良田”,也要耕好节粮减损这块宝贵的“无形良田”。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节粮减损,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保障,这一实践包含“节粮”与“减损”两个关键环节。

  一方面,广泛开展节约粮食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践行节约粮食的行为规范,将节约粮食从传统美德上升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。比如,倡导适度、健康、理性的消费观,引导人们从追求“量”的丰裕转向注重“质”的满足,餐厅点餐量力而行、外卖下单精准选择、自助餐饮勤拿少取,避免为了讲求“排场”“面子”而造成“舌尖上的浪费”,克制虚荣消费的内生冲动,抵制“过量优惠”营销策略的诱惑,让日常餐饮消费回归理性需求。

  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,离不开厉行节约的宣传教育。只有持续开展宣传教育,将节约粮食转化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,才能为节粮提供深厚持久的支撑。近年来,各地广泛开展培养节约习惯、树立良好风尚的活动,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智慧食堂运用AI识别功能实现无感支付,在师生用托盘取餐过程中,屏幕实时显示取餐分量、膳食营养数据与金额,在有效避免餐饮浪费的同时,方便师生科学调控餐饮结构,确保营养摄入健康均衡。

  另一方面,以系统思维打通环节壁垒,在“精准收割”“科学仓储”“高效物流”“适度加工”这4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,实现粮食减损的协同增效。在粮食收割环节构建作物成熟度动态监测体系,推动智能农业机械设备更新迭代,培训并选用专业化农机手,采用低破损率的机械化作业,最大限度减少田间落粒和破碎损失。据统计,2024年我国小麦、水稻、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.93%、1.76%、2.06%,比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,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。

  粮食不但要“种得好”,更要“存得好”。科学仓储要求强化科技赋能,推广普及“四合一”储粮技术,同时加强环流熏蒸系统、智能通风系统、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建设,抑制粮食品质劣变。例如,有公司探索出集智能通风、氮气气调、智能控温、粮情测控等系统于一体的“智慧管粮”方案,推动高湿环境下储粮技术迭代升级,做到绿色储粮技术覆盖率达100%,粮食综合保管损耗率降至0.12%左右。

  在粮食运输和加工环节,应借助大数据、物联网搭建粮食监测预警系统,发展粮食散装运输和标准化集装箱运输,避免撒漏、变质等损耗,整合粮库监测、质量追溯、物流调度等多源数据,实现智能化数字监管。先进的加工技术是节粮减损的关键。“适度加工”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加工标准,引导企业改进工艺,推动副产品循环利用,以模式创新减少损耗,以绿色转型提升效能,保留粮食营养价值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
  (作者:孙乔婧,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)

  《光明日报》( 2025年10月27日 03版)

shengyingjiguanli、nongyenongcun、shuilidengbumenchengliyou25getingjiganbudaiduidegongzuozuhe27gezhuanjiazu,fenpianbaoshishenruyixian、shenrujiceng,duigedishuiyuantiaodukanghanbozhong、kanghanbaomiaodenggongzuojinxingducuzhidao,jishixietiaojiejueyudaodeshijikunnanhewenti。gediyejijicaiquxingdong,zuzhirenyuanliliangquanmiankaizhankanghan。省(sheng)应(ying)急(ji)管(guan)理(li)、(、)农(nong)业(ye)农(nong)村(cun)、(、)水(shui)利(li)等(deng)部(bu)门(men)成(cheng)立(li)由(you)2(2)5(5)个(ge)厅(ting)级(ji)干(gan)部(bu)带(dai)队(dui)的(de)工(gong)作(zuo)组(zu)和(he)2(2)7(7)个(ge)专(zhuan)家(jia)组(zu),(,)分(fen)片(pian)包(bao)市(shi)深(shen)入(ru)一(yi)线(xian)、(、)深(shen)入(ru)基(ji)层(ceng),(,)对(dui)各(ge)地(di)水(shui)源(yuan)调(tiao)度(du)抗(kang)旱(han)播(bo)种(zhong)、(、)抗(kang)旱(han)保(bao)苗(miao)等(deng)工(gong)作(zuo)进(jin)行(xing)督(du)促(cu)指(zhi)导(dao),(,)及(ji)时(shi)协(xie)调(tiao)解(jie)决(jue)遇(yu)到(dao)的(de)实(shi)际(ji)困(kun)难(nan)和(he)问(wen)题(ti)。(。)各(ge)地(di)也(ye)积(ji)极(ji)采(cai)取(qu)行(xing)动(dong),(,)组(zu)织(zhi)人(ren)员(yuan)力(li)量(liang)全(quan)面(mian)开(kai)展(zhan)抗(kang)旱(han)。(。)

发布于:北京市